陜西教師資格證2022筆試每日一練(5.17)
- 時間:
- 2022-06-27 17:29:36
- 作者:
- 吳老師
- 閱讀:
- 來源:
- 陜西教師資格網





1.徐老師收集易拉罐、一次性筷子等廢舊材料,制作了“易拉罐搭檔壓力鍋”的蒸汽輪機模型,也收入了其主編的《初中科學實驗創新和疑難解決》一書中。希望通過非常簡易的小試驗,幫助孩子們感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這說明徐老師具有( )。
A.教學資源開發能力
B.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C.教學程序設計能力
D.教育啟發引導能力
1.【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包括:(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2)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3)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其中,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這是因為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同時確立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管理政策,這就要求課程必須與教學相互整合,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的作用。教師要積極參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培養開發課程、評價課程、主動選擇和創造性地使用新課程教材的能力。“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要求教師開發校本課程或者對課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如老師學習農業知識、地方戲曲,將知識融入課程中。反之,老師不可以“教死書、死教書”。題干中,徐老師的做法體現了他充分發揮主體性,主動創造的能力,這體現了教學資源開發能力。A項正確。
B項: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這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很少有從事教學研究的機會,而且即使有機會參與,也只是處于輔助的地位。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這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教學程序設計能力是以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理解為基礎來設計總體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能力。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這是因為教師再也不能以傳授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責和目的,而應該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組織管理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作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標。其次,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和社會規范,更要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康成長與個性發展,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人生的引路人。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2.曉軍向老師報告:“安安偷看我的試卷。”老師說:“安安怎么會偷看你的試卷,她的成績比你好。”曉軍紅著眼睛坐在座位上,無心考試了。該老師的做法表明,他沒有做到公正待生。做出此評判的依據是( )。
A.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教育根本目的
B.因材施教是現代學生觀的基本要求
C.教學相長是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特征
D.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基本要求
2.【參考答案】D。本題考查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①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②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③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④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⑤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倡導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強調在教育中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數人的發展。題干中老師偏向了成績好的安安,而批評了成績差的曉軍,體現了老師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公平對待學生。因此,D項正確。
A項:“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老師能夠促進學生成績、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綜合能力等全面的發展。題干中并未涉及這一點。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因材施教強調教師必須靈活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題干中并未涉及這一點。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教學相長是指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3.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綜合上述材料所引發的思考和感悟,寫一篇論說文。
要求:用規范的現代漢語寫作;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少于800字。
3.【參考答案】
做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我看來,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心與心的交流。教師只有具備仁愛之心,才能走進學生心里;教師只有具備仁愛之心,才能讓每個學生都健康成長;教師只有具備仁愛之心,才能更好地承擔起塑造未來花朵的時代重任,才能培養出更多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所以,要做一名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一生只為一事來,她用仁愛之心為學生點亮求學之路。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這是組委會給支月英老師的頒獎詞。從1980年開始支月英老師已經扎根山村40年了,從“支姐姐”到“支媽媽”,一張小小的山村講臺,彰顯出她內心的大愛。也正是因為支月英老師的仁愛之心,才讓許許多多的大山孩子繼續他們的求學之路。
舍己為人,他用仁愛之心為學生爭取生的希望。在天花板即將墜落,砸向學生們的那一剎那,譚千秋老師奮不顧身地撲了上去,將學生緊緊地護在身下。當人們從廢墟中將他的遺體扒出來時,他的雙臂還是張開的,趴在講臺上。手臂上傷痕累累,腦袋后部被樓板砸得凹了下去。在他的保護下,學生們成功獲救,可是譚老師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譚老師用生命詮釋了師德的意義。因為譚老師的仁愛之心,才讓學生們有了生的希望。
兢兢業業,他用仁愛之心為學生傳道授業。東南大學教授王珂的一段經歷,引發網友熱議。因受臺風“山竹”影響,王珂老師準備乘坐的航班取消,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開學第一課,他從廣州打車700多公里奔赴長沙機場,幾經輾轉,終于回到南京,趕上了第二天的課程,網友紛紛點贊其為“中國好老師”。王老師也正是用他的仁愛之心,將教師這個職業書寫的熠熠生輝。
“如果說教育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愛就是這幅畫的底色;如果說教育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愛就是這首歌的基調。”從堅守教師崗位三十多年、照亮大山深處孩子夢想的支月英,到危急時刻舍己為人、自己卻再也沒能醒來的譚千秋;還有不肯耽誤學生一節課的王珂,正是這些老師們,用仁愛之心共同繪就了人民教師的精神底色。讓我們共同努力,做一名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4.兒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
A.維生素A
B.維生素B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4.【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維生素B2的功能與作用。維生素B2是人體新陳代謝酶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兒童患口角炎只是機體維生素?缺乏所引起的一個臨床表現。缺乏維生素?還可患舌炎、唇炎、角膜炎、瞼緣炎、脂溢性皮炎,以及陰囊炎和會陰炎等,且口角炎還常表明機體同時有其他維生素及營養物質的缺乏,如不及時補充,將會阻礙兒童的生長發育。B項正確。
A項:維生素A缺乏病又稱蟾皮病,是一種維生素A缺乏所致的營養障礙性疾病,表現為皮膚干燥和粗糙,四肢伸側圓錐形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角膜干燥和軟化等。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維生素C缺乏病,又稱壞血病,是由于長期缺乏維生素C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又叫骨軟化癥即骨礦化不足,為新形成的骨基質鈣化障礙,是以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和臨床以骨骼的鈣化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維生素D是維持高等動物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素,它是鈣代謝最重要的生物調節因子之一。維生素D不足導致的佝僂病,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發病緩慢,影響生長發育。多發生于3個月~2歲的小兒。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5.針對小明上課不敢發言的情況,王老師在數學課上多次鼓勵他發言并加以表揚,使小明逐漸克服了膽怯心理。王老師運用的方法是( )。
A.強化法
B.代幣獎勵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統脫敏法
5.【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心理輔導中影響行為改變的方法。強化法又稱操作條件療法,是應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強化行為的改變是依據行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矯正不良行為,訓練與建立良好行為。具體操作方法:每當學生出現所期望的心理與目標行為時,或者在一種符合要求的良好行為出現之后,采取獎勵辦法立刻強化,以增強此種行為出現的頻率。題干中,小明每次發言之后老師都給予表揚,這是對小明勇于發言行為的強化,運用了強化法。A項正確。
B項: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當學生作出教師所期待的良好行為后,教師發給數量相當的代幣作為強化物,學生用代幣可以兌換有實際價值的獎勵物或活動。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自我控制法是促使學生學會控制自己行為和情感的治療方法,重點學會自我控制。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系統脫敏法的創立者是南非的精神病學家沃爾樸,主要用于當事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產生的超出一般緊張的焦慮或恐怖狀態。具體操作步驟包括:①建立恐怖或焦慮的等級層次;②訓練來訪者松弛肌肉;③讓來訪者在肌肉松弛的情況下,從最低層次開始想象產生焦慮的情境,直到來訪者能從想象情境轉移到現實情境,并能在原來引起恐懼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狀態,焦慮情緒不再出現為止。例如,一個學生過分害怕貓,我們可以讓他先看貓的照片、談論貓,再讓他遠遠地觀看關在籠中的貓,讓他靠近籠中的貓,最后讓他用手觸摸,逐步消除對貓的懼怕反應。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6.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江西金溪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少年,5歲時就能作詩,但后來由于他父親沒有及時教育,使他到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就不如以前了,到20歲左右,則“泯然眾人矣”。這說明( )。
A.后天的生活條件和教育對人發展的重要意義
B.后天教育對人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C.遺傳素質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D.社會環境是影響人發展的重要因素
6.【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的是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素質、環境、學校教育、個體主觀能動性。
選項A,即使有較好的遺傳素質,如果沒有后天的環境、教育、個人努力,是不會得到充分發展的,所以后天的生活條件和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選項B,在人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只有個體主觀能動性。故此項說法錯誤,可直接排除。
選項C,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必要物質前提。方仲永天資聰穎,5歲就能作詩,后來卻“泯然眾人”,說明遺傳素質只是為他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他卻沒有得到好的發展,故這里并不凸顯遺傳的作用。
選項D,社會環境包括人類在自然環境基礎上創造和積累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關系的總和。題干中并沒有明顯體現社會環境的影響,故排除該選項。
題干中強調的是“父親沒有及時教育”,從而使方仲永“泯然眾人”,這明顯體現了后天生活條件和教育的影響。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
7.狼孩的心理障礙主要原因( )。
A.缺乏營養
B.遺傳因素
C.狼的影響
D.缺乏社會性刺激
7.【參考答案】D。本題考查個體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有:遺傳、環境、教育、主觀能動性。
選項A,人的生長的發育,及其他的生命活動都需要營養物質,是人從外界攝取需要的養料以維持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
選項B,遺傳素質是指通過某種遺傳物質所傳遞的、父母和種系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點。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必要物質前提,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選項C,環境泛指個體生活中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人與動物共同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客觀條件,它是由天然存在的自然界構成。狼對于狼孩的影響屬于自然環境影響的一種。
選項D,在環境對個體身心發展的影響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社會環境主要包括人類在自然環境基礎上創造和積累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關系的總和。
由于人類的知識與才能不是天賦的,直立行走和言語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這些都是后天社會實踐和勞動的產物。因此長期脫離人類社會環境的幼童,就不會產生人所具有的腦的功能,也不可能產生與語言相聯系的抽象思維和人的意識。由此可見,狼孩心理障礙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會性刺激。選項A、B、C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
8.格賽爾的雙子爬梯實驗反映了( )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
A.遺傳素質
B.生理成熟
C.動作訓練
D.社會環境
8.【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的是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的辨別。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遺傳、環境、學校教育以及主觀能動性等。格賽爾提出“成熟勢力說”,通過雙生子的爬梯實驗,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因此,B選項正確。
A選項,遺傳素質是指通過某種遺傳物質所傳遞的、父母和種系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點。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C選項,在動作研究的早期,動作被認為是個體發展的代表性領域。格塞爾認為兒童的動作發展是由生物學上的神經成熟情況決定的,而神經成熟的順序取決于遺傳決定的時間表,兒童的動作發展就是按這個時間表所規定的順序有規則地、連續地進行的。對于動作發展,格塞爾認為個體動作的發展是以其大腦、神經系統與肌肉、骨骼、關節組織在結構上的完善為自然前提的,生理成熟主要為動作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與生物可能性。
D選項,社會環境包括人類在自然環境基礎上創造和積累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關系的總和。環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
ACD三項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本題選擇B選項。
9.在教育目的的問題上,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所持觀點是( )。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教育無目的
D.國家利益
9.【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的是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論。教育無目的論由杜威提出來。他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指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強調的是教育過程內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動的具體目的,并非主張教育完全無目的。故本題選擇C。
A選項,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有盧梭、羅杰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齊等,認為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
B選項,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有赫爾巴特、柏拉圖、孔德、涂爾干等,認為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教育是國家的事業;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的發展貢獻的指標。
D選項,屬于無中生有。
AB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擇C選項。
10.( )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
A.個案研究
B.行動研究
C.敘事研究
D.實驗研究
10.【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教育研究方法。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于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故C選項正確。
選項A,個案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狀態下,對特殊或典型的案例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和分析,來認識該案例的現狀或發展變化的研究方法。
選項B,教育行動研究法,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法”,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
選項D,實驗研究法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選項AB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
<<<如有疑問的可點擊【在線咨詢】,專業老師在線為您解答!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入考生交流群
交流心得,吸取經驗,一起上岸!
以上就是陜西教師資格證2022筆試每日一練(5.17)的相關內容。關注陜西教師資格網,您就能獲取到陜西教師資格常見問題、考試公告、報考指南、面試技巧等相關信息,敬請關注我們吧!